中新网绥芬河7月19日电 题:从码头扛货到直播带货 黑龙江边民书写跨境贸易新传奇
作者 谢丹 高紫茗
在黑龙江省边境线上,“靠边吃边”的生存智慧正焕发新生。
2025年是黑龙江绥芬河建市50周年。作为中国最早设市的边境口岸之一,绥芬河见证了边境经贸的重大变化。
绥芬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,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。从20世纪80年代“欠欠”(俄语音译,指以物易物)为特征的易货贸易,发展到如今直播带货等多元贸易方式并行,百年口岸绥芬河也逐步由边陲小镇发展为“国境商都”。
20世纪80年代,绥芬河开启“西瓜外交”,为两国边贸合作奠定基础;2019年,绥芬河片区纳入中国(黑龙江)自由贸易试验区;2020年成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。
数据显示,绥芬河汇聚了俄货实体店铺1340户,7000多家电商经营业户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销售。2024年仅电商在线销售额就突破15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快递发寄量达1600万单以上。
绥芬河的跃迁,是黑龙江边境城市对俄合作提速的缩影。向西望去,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,700米的最短距离让贸易往来如邻里串门。
黑河“俄品多”厂家代表信莹的经历,恰是边贸升级的生动注脚:从十年前独自在码头肩扛手搬日均接货四五十车货物,到线上线下融合经营。“边民懂语言、知商品,是边贸的活资源。”信莹的感悟,消费者更重视体验,边聊天边下单,线上线下结合紧密。
2025年上半年,黑河跨境电商“9610”模式出口包裹2959.6万件,同比增长4824.3%;包裹总重4302吨,同比增长482%;出口货值23.8亿元,同比增长1552.8%。各项数据创新高,发展势头强劲。
如今,黑土地上的边民,正用一部智能手机、一门外语和一股不变的韧劲,打通“通向未来”的通商智慧。创新的背后,是不变的坚守;时代的浪潮中,黑龙江边民的身影始终未曾远离。他们的故事,既是中国向北开放最生动的注脚,更是边境贸易穿越时代浪潮的鲜活见证。(完)
fankuizhichu,jituanzongbu“jiguanhua”secaihaibijiaononghou,duixunshijishenjifaxiandewentizhenggaibuchedi,bufenzichanguanlicunzaifengxian。xunshizuhaishoudaofanyingyixielingdaoganbudewentixiansuo,yianyouguanguidingzhuanzizhiqujiweijianwei、zizhiqudangweizuzhibudengyouguanfangmianchuli。反(fan)馈(kui)指(zhi)出(chu),(,)集(ji)团(tuan)总(zong)部(bu)“(“)机(ji)关(guan)化(hua)”(”)色(se)彩(cai)还(hai)比(bi)较(jiao)浓(nong)厚(hou),(,)对(dui)巡(xun)视(shi)及(ji)审(shen)计(ji)发(fa)现(xian)的(de)问(wen)题(ti)整(zheng)改(gai)不(bu)彻(che)底(di),(,)部(bu)分(fen)资(zi)产(chan)管(guan)理(li)存(cun)在(zai)风(feng)险(xian)。(。)巡(xun)视(shi)组(zu)还(hai)收(shou)到(dao)反(fan)映(ying)一(yi)些(xie)领(ling)导(dao)干(gan)部(bu)的(de)问(wen)题(ti)线(xian)索(suo),(,)已(yi)按(an)有(you)关(guan)规(gui)定(ding)转(zhuan)自(zi)治(zhi)区(qu)纪(ji)委(wei)监(jian)委(wei)、(、)自(zi)治(zhi)区(qu)党(dang)委(wei)组(zu)织(zhi)部(bu)等(deng)有(you)关(guan)方(fang)面(mian)处(chu)理(li)。(。)
杨颖黑白御姐造型
新华社记者在《一个国家的起飞 : 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》一书中写到这样一个细节:在ARJ21的总装现场,只要吴光辉出现,任何问题都可以报到他那里。就连一名普通的装配工人都知道,吴光辉从来都不会把问题推给别人,有情况找他,“是最快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途径”。